2022_01_15_2022年如何投资?选择空间足够,但先要规避一个风险


2022 年如何投资?选择空间足够,但先要规避一个风险

  1. 中国整体经济在运行过程中,经历了一些矛盾和冲突。受新冠疫情影响,内部经历了 “三去一降一补” 的结构性调整等等。这些都会对经济运行构成一定影响。在这种外部冲突和内部剧烈调整下,要保持经济基本状况,“稳” 字当头,才能使我们的内部调整和外部变化达到适应的状况。

  2. 世界银行预期 2022 年中国 GDP 增速大概是 5.1%,但是中国经济增长还有发力点:首先,得益于重新把资本利得挤压回工业, 2022 年其他产业会慢慢崛起;其次,中国正在做全产业链,并且仍然有非常充裕的工具;最后,随着资本化的深入,还会创造出新的产值,10 年内中国经济增长维持在 6% 以上,应无大碍。如果我们处理好以上问题,疫情后中国的经济会呈现出第二次高速增长。

  3. 中国的资本利得是全世界水平最高的,并且,中国经济在慢慢形成区域性的生态,资本在区域间流动,所以疫情下人民币汇率走高,强势升值还将继续。

  4. 受规模庞大的虚拟货币圈和元宇宙、财产性收益升高的影响,这次通货膨胀不是周期性通胀,而是结构性通胀。2022 上半年,全球转入萧条的可能性是存在的,美国可能会出现比较猛烈的收缩或衰退状况,至于是否会转入大萧条,要看美国的政治情况。卢麒元还认为,由于全球经济已高速增长太久,也需要一次大萧条进行调整,让结构更加健康。

  5. 中国的资本市场高速发展,2022 年将是大牛市的起点,会有 10 年的牛市。对个人投资者来说,首先要考虑的事情还不是赚钱,是避险;其次,我国一大批优质企业开始逐渐显露头角,我们需要下点功夫进行有效的整理。中央在处理宏观经济问题上面,有清晰的思路,坚定的意志,敢于跨周期调整,中国经济正走在正确的道路上。

凤凰网香港號陈笺: 观众朋友好!欢迎收看 2022 的第一期 “香港號”。我们的世界在疫情中走过了又一年,多少家人不能团聚,多少企业进行收缩;经济经历下行的压力,通货膨胀出现;投资回报在萎缩,甚者出现了负资产,人们焦虑迷茫。那么,等待我们的将是怎样新的一年呢?中美经济将何去何从?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姿态来面对新年呢?有一句话,我很喜欢,也想与你共勉:“不管过去有多艰难,你都可以重新开始”。今天请来知名财经博主卢麒元,分享他对未来中美经济的看法和思考,相信会给你我带来启发,2022 让我们一起重新出发。

凤凰网香港號陈笺: 卢先生好!新冠病毒 Omicron 毒株仍在世界多国快速蔓延,尽管致死率(相对)不高,但 2022 的全球经济到底将何去何从,对大家来说或许还是一个未知数。中美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,经济走向有一定的指标性作用。先看中国,去年底中央经济政策会议中的一个关键词 ——“稳”, 要稳中求进。对这个 “稳” 字,您如何解读?

卢麒元: 其实在中国经济整体运行过程中,经历了一些内部和外部的矛盾和冲突。

首先是外部,比如新冠疫情等等;然后,内部正好经历了 “三去一降一补”,也就是我们正在进行结构性的调整。实际上这些都会对经济运行构成一定影响。在这种内部剧烈调整和外部冲突下,要保持经济基本状况,才能使我们的内部调整和外部变化达到适应的状况。

所以 “稳” 字用得非常好,而且这一回连续用了 26 次 “稳”。“稳” 字在汉字里也非常重要,因为它是从禾从急,急实际上取米,就是有米则稳。

如果从宏观经济上来讲,有足够的财政空间和足够的金融空间,就可以获得一种稳的效果。事实上,我们在处理疫情时做得非常好,所以,即便是经历了 2020 和 2021 外部形势如此糟糕的两年,中国经济仍然获得了非常好的增长。

凤凰网香港號陈笺: 您认为中美两国都进入调整周期,但中国是 “跨周期调整”,而美国是 “逆周期调整”。这样判断的依据是什么?二者区别在哪?

卢麒元: 一般意义而言,宏观经济政策应是 “顺周期调整”。

美国为什么逆周期调整? 是因为政治上的原因。 在特朗普任内的后半段,由于疫情爆发,他采取了一种猛烈、宽松的货币政策。 2020 年 10 月 1 号到 2021 年的 9 月 30 号,特朗普政府的最后一个财政年度 上,美国的财政赤字竟然占到财政支出的 45%,一个非常高的水平。

到 2021 年,美国经济开始进入恢复,并且有了较好的增长,甚至各项经济指标达到一个非常好的水准时,拜登政府可能考虑到政治因素,比如选举等方面的原因,未能及时撤出宽松的货币政策,也未能及时调整财政政策,就是在经济上行的周期,未能做出相应调整。

我们注意到,2021 年中国经济增速在第三季度开始放缓。第三季度中国 GDP 同比增长 4.9%, 到第四季度大概是 3.1% 的水平 (编者注:据新华财经统计的预测均值显示,四季度 GDP 同比增速为 3.8%) 。美国经济从第四季度进入衰退,衰退时期本不应采取缩表和加息的这样的动作,量化紧缩、质化紧缩。但是由于政治上的原因,美国政府没能及时跟进政策。所以,它可能在经济开始陷入衰退时,反而会开始紧缩,或让美国经济进入一种 “由于政策管控出问题而导致经济迅速下行” 的状况,这是逆周期。

中国是跨周期调整,这确实需要很大的勇气和胆量。中国若不采取坚决果断的行动(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也就是 “三去一降一补”),以此清理经济中的泡沫,将积累经济长期的结构性问题和矛盾。

凤凰网香港號陈笺: 您认为中国涉及房地产、互联网、教培等行业激烈的结构性调整,将如何影响中国经济的长期走向?

卢麒元: 在经济并不是很乐观,内外压力巨大的情况下,(中国)咬着牙进行了结构性调整,其中最重要的调整就是在房地产方面。房地产和互联网,这两块都存在着比较大的泡沫,而且杠杆偏高。

我们下定决心,特别是在 2021 年果断做出调整,(虽然)短期会对中国经济构成一定压力,但是因为它是跨周期的行为,长期来看是非常乐观的。“跨周期调整” 体现了宏观经济管理非常高的水平,因为它是以 10 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段来处理经济问题,所以才能跨周期。

凤凰网香港號陈笺: 您预测 2022 年的中国经济会如何?经济增长的动能在哪?

卢麒元: 世界银行给出的结论,我们中国(GDP 增速)大概是在 5% 以上,去年上半年预期 2022 年是 5.6%,到年底给出的预期是 5.1%。我个人认为 5.1% 应无太大问题,理由有三:

第一,中国管理经济的依据,基本上不是西方现在通常使用的教科书。我们还是见机在比较熟悉的,对宏观经济的管理。如果我们的管理教科书,是源于原来计划体制的教科书,那么我们非常重视资本的分布结构。

过去十年,中国的资本结构出现了一个偏差 —— 大量的资本涌入了以房地产为代表的这类产业。由房地产带来的资本利得,更具有金融属性,而且非常高,它让一小部分人获得了很高的收益。当然这部分资本利得拉动整体国民经济也是明确的,大概占 30%。但是它侵蚀了工业资本利得、服务资本利得,它侵蚀了国家向高科技等方向的投入。

现在这种调整,(虽然)短期内可能会使我们的一个 “发动机” 变得迟缓,但由于把资本利得重新挤压回工业, 2022 年其他产业会慢慢崛起 。

中国正在做全产业链 ,也就是说以前我们 “腾笼换鸟”,现在一方面高端(产业)努力攀登,另一方面低端(产业)也不再放弃。同时,中国在经营区域的经济生态,包括跟东盟、上合组织国家积极合作,区域间完整的经济生态正在形成。此外,中国仍然有非常充裕的工具,比如说可以启动中国水循环系统的建设。水循环系统可以是一个 5 万亿规模的盘子, 因为中国仍有相当规模的废水未经处理就排放,它构成了对水体系的污染 。

我们要进入发达国家行列,可能 90% 的水要经过水循环处理。这是一项在整片国土上缓慢展开、浩大的基建工程,又正好覆盖了广大农村区域,它将会消耗掉我们剩余的劳动力,以及剩余的钢筋水泥产能。

2022 年,我们或许会有一些新的财政政策出台。另外我们现在有三个忧虑,其中有一个消费的问题。如果 2022 年能推出直接税,我们建议对 2.9 亿农民工采取五险一金的部分补偿或减免,使老百姓的消费能够振作起来。但我们不鼓励用美国 “给每个人发钱” 这样的方法,重点补贴方向,应是农民工,让他们五险一金的压力降低一些。

2022 年的经济增长可能不止 5.1%,我觉得有机会向 6% 走,因为中国经济增长还有发力点。我们说的经济增长是一个商业营收模式,就是计算出来的 GDP 是一个营收模式,但是中国正处在资本化的中段,还有大量的资产未完成资本化。

我说几个数据:美国现在的总资产是 368 万亿美元,中国的总资产是 185 万亿美元。其实对这个数据我有不同看法,美国的粗钢存量是 80 亿吨,中国现在已经是 160 亿吨,折算下来,中国的总资产应该接近美国。另外,美国的负债是 253 万亿美元,中国大概是 50 万亿美元。

从现有统计数据来看,我们资本化的程度还仅仅是在中段。所以(随着)资本化的深入,还会创造出新的产值。所以,我估计只要有 4% 的增长,(随着)进一步的资本化,10 年内中国经济增长维持在 6% 以上,应无大碍。

凤凰网香港號陈笺: 您认为今年的中国经济走势,从主观上的调整来看是乐观的,会有起色。但是疫情这个客观因素还没有消除,国门还没有打开,疫情会不会对今年经济产生一些滞后的影响?

卢麒元: 任何事情都可能是双刃剑。比如说,疫情在某种意义上,对中国经济肯定有一些负面影响;但同时,由于中国疫情处置得当,使得中国的产能在 2021 年得到了一次大的释放。因为我们在 08 年之后过于乐观,提出腾笼换鸟,使得中低端(产业)迅速流失。这次释放的过程,给中国一次重整产业链的机会。

在这个过程中,如果我们处理好金融资本利得和其他行业过度的泡沫,回到资本论,使得我国的地租和剩余价值,工业资本利得的回报重新回到合理水平,那么中国的经济会呈现出第二次高速增长。我们整合完的产业链,以及新区域性生态是极富竞争力的,疫情之后,或许更能发挥其爆发力。

凤凰网香港號陈笺: 我们看到人民币的汇率在疫情中是走高的,您之前也提出人民币兑美元将进入 “5” 时代,您怎么解读人民币汇率的上升?

卢麒元: 资本在区域间流动,它有两个重要原因。

第一个原因是资本利得。以中国为例,如刚才所说,相比(美国)而言,我们的负债和资产比极低。首先我个人认为我们的资产少算了一半,我们还有比美国再多一倍的资产,另外我们的资产资本化的水平非常低,中国在私有化、市场化、资本化和国际化的过程中处于中段,那么它有大量的非常有价值的资产,有待国际资本的挖掘和整理。

所以我个人认为,可能从 2022 年开始的今后 10 年,是全球资本涌入中国的一个高峰期。从 2022 年也许就能见到,中国资本向下的顺差将超越贸易向下的顺差,就是说我们出口赚的钱,可能还不如资本进入赚的钱多。资本利得是全世界水平最高的。

第二个原因,是由于中国经济在渐渐形成区域性生态,整个东南亚高度一体化,甚至会发生东亚整合、南亚整合。一旦欧亚大陆板块整合之后,中国经济将成为全球经济的中心。如果我们未来 10 年内部保持稳定、外部没有战争,那么人民币无疑将成为一种重要的结算货币。

例如,现在印度已经瞄准人民币,还有一些国家已开始储备人民币。以前,我们认为人民币国际化,是建立海外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,如伦敦中心、东京中心。但英镑和美元在成为国际货币时,并没有到上海建立英镑或是美元交易中心,因为这样不叫 “货币国际化”,而且这在法律上也是有问题的。今后中国将采取什么方式实现人民币国际化?

比如,我们可以允许阿富汗到北京来发行它的人民币主权债券,然后它以此回到阿富汗发行它自己的货币,相当于阿富汗与我们联系汇率。类似的情况大规模铺开之后,人民币必然出现一个迅速国际化的趋势。

所以我个人认为,乐观看来,我们经济增长本身不需要那么高,有 4% 足矣,但是在人民币迅速国际化,以及中国人民币计价资产的资本化进程中,会带来至少是 2 个百分点的经济增长贡献。所以,我说 6% 以上应为常态。

凤凰网香港號陈笺: 随着 Omicron 毒株继续扩散,美国疫情还相当严重,单日确诊甚至超过百万例。不仅如此,美国国内还面临通胀严重的问题。您为何认为这次通胀不是周期性,而是结构性的?

卢麒元: 非常好,您的问题非常好,也非常重要。通常,一般意义上的通货膨胀是周期性的,过了这段时间,价格会回落。比如中国的 “猪周期”,就是猪肉价格有时候会涨到 30 块,有时又回到 10 块左右。它具有周期性的特征,因为一种产品的生产或者是供需矛盾的解决,需要一个时间周期。

为什么说这次不是周期性通胀,而是结构性通胀,其中可能有两个问题。

一个是在通胀构成中,劳工工资的比例是一个重要参考点。这一次,由于补贴和全球性放水,使得劳工成本大幅攀升。现在美国的情况比较严重:不仅劳工成本在攀升,由于美国股市涨得太好,其中产阶级的财产性收益全部翻倍。

也就是说,因为股市太好,美国很多的 “60 后” 们挣了很多钱,觉得没必要再辛苦下去,可能采取提前退休的策略。这就导致可能是 300 万规模的劳工,退出劳动力市场。美国的就业水平很高,失业的人很少,但实际上永远退出劳动力市场的人数非常多。由于财富效应,导致一部分人不工作了。

还有一个问题非常严重,就是币圈,虚拟货币和元宇宙。我估计,目前已经不再工作,进入币圈和元宇宙的人,在香港应该是 10 万级别,内地肯定过百万级别,因为它太赚钱了。

在元宇宙中,资产升值和溢价和我们现实世界不一样,它是几何级的。也就是说 5 块钱,经过一年可能变成 5 亿美元,非常恐怖。

我之前以为它是一个 1 万亿美元级别的经济圈,现在看可能已经趋近于 10 万亿美元,这意味着什么?这意味着如果元宇宙是一个国家的话,它已经是仅次于美国和中国的第三大国了。我们粗略估算了退出真实世界劳动、进入元宇宙的人,大概接近千万级别。

凤凰网香港號陈笺: 虽说目前元宇宙挺时尚的,无论是在科技界还是金融界,大家都在谈。但您说元宇宙经济圈的市值已接近 10 万亿美元,仅次于美国和中国的体量,这个数字让我非常惊讶,如何分辨其中的虚实?

卢麒元: 我个人认为,像中国在处理虚拟货币时,要采取一个比较冷静的态度。因为在虚拟数字货币世界,现在还有两个问题无法解决:一是税收,就是它可以逃税;二是非法交易,大部分通过这一方式进行。特别是像中国资本外逃可能的方法,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路径,所以我们要谨慎处理。

关于元宇宙,我们要采取 “积极参与,但不鼓励青年人积极参与” 这样的策略。因为这肯定会让人们在元宇宙中生活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多,在处理劳动力的问题上,我们也要有一个清醒和冷静的认识。同时,我国在这方面的发展属于较好较快的,也应该积极鼓励企业创造线上的世界、虚拟的世界。


文章作者: blinkfox
版权声明: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別声明外,均采用 CC BY 4.0 许可协议。转载请注明来源 blinkfox !
  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