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45 心学补讲:从寻心本体到去我执
大家好!今天是2024年4月6日,星期六,甲辰年二月二十八日。今天是正式课,补一堂心学的课。今天课的题目是《从寻心本体到去我执》,这题目稍微地生涩了一些,不过要说的内容就是这个内容。我试一下麦,然后三点钟我们准时开始,好,一会儿见。
大家好,今天是2024年4月6日,甲辰年二月二十八日。今天是正式课,我们补一堂心学的课,这也是答应了老朋友很久的事情了。因为我的好朋友家里边遇到一些问题,主要是孩子重度抑郁,所以我想来想去还是用一堂心学的课来做一些整理。另外,我确实是最近这段时间遇到很多身边的人都处在一个抑郁的状态、不太开心,无论是投资的影响、市场的影响等等吧。
我自己的体会,其实心学是可以解决主要的心理问题的,它是可以让一个人的心理状况出现很大的很大的调整,让人的心理状况、精神状况可以焕然一新,然后做好每一项工作,所以我们今天补一堂课。补一堂课也算是对过去我讲心学的一次补充,因为心学的课已经过去了三年多、快四年了,好多朋友也慢慢地生疏了,有些留了资料的朋友会经常地回去看看,或者是回去听听,很多朋友比较生疏了,我们再重新做一次梳理。
我想呢,因为我们每一个正式课都有个题目,所以我讲今天的课是《从寻心本体到去我执》,有点绕。我想熟悉我心学课的人都能背下来,我对于心学的重要的总结:一个是三性原则,主体性、适应性和创造性;一个是正心以中,修身以和;最后一句话是以无间入有隙。我并不希望大家过度地去沉浸在一本书里面,抓住要点、记住了,解决问题就可以了。
好,我们现在进入今天的这堂课。第一个部分,我必须要先解释一下心本体的问题,在讲心学的时候我讲过了,但我想这个事情是个大事儿,我们再说一下。那么第一个部分我们想知道一下子心本体的解析,什么是心本体?心本体在医学上是有证明的,是有心本体存在的。通常我们的证据就是第十套神经系统,我们管它叫迷走神经系统或者是迷走神经体系。迷走神经是个什么样的状态呢?你能否体验到迷走神经呢?我想每个人都有体验的。
真正管理你身体的是你吗?不是你!是你的迷走神经!真正破坏你身体的人是谁呢?答案是你,而不是迷走神经体系。在你躺下入睡之后,迷走神经系统开始工作,帮你进行身体的修复。在你遇到危机的时候,迷走神经会自然本能地做出反应。比如说你尿裤子了,那是迷走神经让你释放的一种方式;比如说,我没有跳楼的经历,我听别人讲就是你跳楼的时候,其实迷走神经会关闭你的疼痛感知的整个的系统。
我曾经认识过一个老师,我在云南认识的,他给我讲,他说上帝造人,造人里边的最具有决定性的东西,就是这套并不受大脑约束的神经系统,其中的核心是迷走神经系统。他说卢先生,你试一下,你不想活了你把气闭住,你能闭得住吗?我说,是啊,我闭不了。是的,他说你的身体并不听你的,它听的是迷走神经系统的话。凡是破坏你身体的事情,迷走神经都拒绝。
讨论心本体,我们就必须注意一个问题,那就是从古至今、古今中外都会讲关于心的问题,有没有讲脑呢?也有,因为现代医学也证明整个人的思考是由大脑进行的,而真正管理我们身体,甚至管理我们一定的意识的,却不是大脑。有意思吧?我们身体上有两个司令部,一个是心,一个是大脑。心是天然的、是自然的、是本能的、是潜意识的;而大脑是后天的、是社会性的。你知道这两个体系。
我自己本人也做过观察,确实是。一个新生的婴儿,他并没有深刻地接触外缘,就是他并未形成社会性的时候,他的天性、他的本体在起一切作用,这个时候他的天性和他的心本体在起决定性作用,而他的大脑尚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,这时候婴儿他的本体自然能看见长大之后人看不见的东西。有些人说是鬼啊什么的,其实不是,我管他看见那个东西叫炁,道家的那个炁,(就是无下边四个点),一会儿我们还要再讲这个东西。
那么阳明先生在龙场悟道看到的是什么呢?就是当阳明先生的社会性被一场政治风暴彻底粉碎之后,他的整个的社会地位、名誉什么都没了,整个的社会的关联性被切断了,这时候他到了龙场,到了一个山洞里边,饥寒交迫。我的所有的朋友都知道觉悟确实是需要饥寒交迫,需要万籁俱寂,需要这样的一个过程。
为什么一个人饥寒交迫、万念俱灰、万籁俱寂的时候,会突然发现心本体呢?因为那个时候大脑在一瞬间不起作用。两个司令部,那个司令部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了,这个时候心本体出来了,心本体告诉你人生的方向。有意思吧?是你的神站出来了。龙场悟道,悟道的是什么?是发现了自己的心本体,由心本体生发出的主体性、适应性和创造性。我们多数人随着年龄增长,约略三岁看大,什么意思呢?
按照现在的人类学的研究,也是云南那个朋友告诉我的,按照人类学的研究,三岁看大的意思就是三岁你已经学会了做人的90%的知识。你说科学知识?那不是,主要是你之所以是一个人而不是一个动物,到了三岁的时候,已经差不多了。七岁看老,到了七岁的时候,你的心性已经成熟了,已经长成了。三岁看大七岁看老,这个时候已经基本上决定的你命运的东西——就是你的心本体和社会性的这种过程达到了一个阶段了。也就是说到了七岁的时候,你的社会性初步形成,你的心本体被遮蔽了,
能重新找回心本体的人,或者是心本体仍然强烈的在发生作用,每一个人每一个人的情况不一样,他会给一个人带到一个不同的状态和不同的境界。作为一个儒家的学者,或者是儒家的修行者,(我们很快会去讲《中庸》了),他对性的问题,(性别的性、性命的性),对性的问题极为关注。极为关注的原因是对心本体的认知程度。当然道家、佛家在心本体问题上也是关键,或者是核心问题要解决——心本体的问题。
甚至我认为无论是基督教还是穆斯林的这个教,都在用不同的方式,比如说用上帝的方式、用神的方式来触碰、触摸、探索心本体的问题,只不过是另外一种陈述的体系和陈述的方式。我为什么要先讲心本体呢?因为你的大脑和你的心在你成长之后,在一定的阶段会成为彼此的敌人,有时候是死敌。
当一个人具有社会性的时候,社会对他的要求,对你的要求是逐渐升级的。他们可能对你的要求是去做个大官,做个大商,做个大师,总之他有整个社会对于一种人的成就的期许,但你的心本体对你没有这方面的期许,你的心本体对你的期许两个字——健康,并无其他期许。其他的事情是否有益于你的健康呢?在很大程度上,脑和心会撕裂,会撕裂,严重撕裂以后,就是重度抑郁症。
阳明先生提出了“致良知”,我们第一个部分心本体先讲那么多。第二个部分我们要讲致良知。何为良知?一般的解析,良知就会在“良”上做功夫,就是其实所有人讲的良知都在讲一件事情——大脑的思维结果,这是对的,这是好的,这是善的,这是良知。我知道没读懂心学的人会这样的想问题,真正懂了心学的人,你会知道此良知是“有为法”和“无为法”的差异。好,这里边涉及到第二……
有为法和无为法,用物理学来解释吧。我们看到大部分的公理和定律,公理和定律都属于无为法,比如说零度结冰,一百度水开,这个就是无为法,不以你的意志,不以你的存在,不以你的思考而存在的法、现象,就是无为法。何为有为法呢?你感觉到冰的冷、冰冷,你感觉到沸腾的水的热,
你感觉到冷,你感觉到热,热和冷,就是有为法。因为,注意,注意,有为法里边已经出现了第一人称——我,我已经在有为法里了。问题比较严重的是有为法,它不仅有第一人称,它还有第二人称,除了我,还有你,还有他。有为法形成一整套的人生观、世界观和方法论,这就开始麻烦了。有为法,从你三岁开始到七岁,你就已经开始知道,开始对你身边的所有人和事物,按照有为法来进行定义了,这是人和畜生的本质性区别。
有为法中的良知,所谓的良知是我们要说的阳明心中的良知吗?当然不是。王阳明先生心中的良知是无为法的真知,什么意思?就是事物的本质与规律,事物的本质与内在规律,他并非我、你、他认为的冷和热,而是零结冰、一百度开水。我想走到这儿,因为稍微哲学了一些,但走到这儿,你可能已经想到了我要说的话。
我将“致良知”这句话改成了“正心以中,修身以和”。“中”是什么?就是良知。正心以中,就是让你的心不断的调整,不是到中间去,而是到规律中间去,到事物的本质上去,到规律当中去。我甚至开玩笑,蒋介石如果叫蒋正中,他就有机会战胜教员,他叫蒋中正,他就输定了,因为这个世界一切变动不居,你敢说你是中正,其实你已经偏了,你既不中,也不正,必须是“正心以中”不断的调整。
你为什么是自然的、是符合本质的、是符合规律的,是与天共行的,符合天性?你为什么要修身以和?你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巨大的内心的冲突和外部的冲突?就是你自己有强大的内心冲突和外部产生冲突。我一会儿再讲炁的时候,我要讲这个“和”的本质是你自己调适你自己符合事物的本质和规律,以至于产生强烈的共鸣,共力、共鸣。你知道以脑思之,你是看不到的;以心观之,你就看到了。
不中不和而逆而反,最终会走向众叛亲离,同时会导致你重度抑郁。我不主张以脑思之,我主张以心观之。思和观是不一样的。因为思是在有为法的逻辑中做作;而观,是放掉自我,进入到无我的境界,去看本质与规律。观是灵明觉知、是潜意识,而非形式逻辑。在无为法里边穿行,而不要在有为法里。
所以儒家一直在强调“心即理”,心即是一切。心也,性也,天也,一也。欧洲思想家笛卡尔曾经有一句名言,他是这样说的:“我思故我在”。为什么我思考了我才在?因为你思考的时候,你的大脑思考的时候,你在有为法里能见到你。有为法里是有你的,无为法里没有你、你不存在,所以“我思故我在”。“我不思”就不在;“我观”,我就不在。这里边涉及到触动到第一个“我是谁”的问题。
这里触动了一个重大人生问题“Who am I?”。因为第一人称的出现,是因为已经进入有为法了,所谓的有我和无我和忘我这样的一个过程。因为一旦进入有为法,你就是社会的我,你就是一个需要进行善恶好坏、高低远近、真心真意的那个我,而在无为法里边,你看到的不是你,而是天地。
良知讲的是无为法中的一切,我重复:心也,性也,天也,一也。而不是笛卡尔说的“我思故我在的”那个我,这本质性的差别还是你进入到心学至高境界“致良知”必须跨越的那条坎。我是从心本体讲起,讲到致良知。我为什么在心本体上要说主体性、适应性和创造性,一会儿后边再讲。而我在致良知说:正心以中,必须回到中间去。不是好坏、对错、上下、左右,不是,是“中”,事物的本质与规律,那就是良知。
如你看到了事物的本质与规律,而你自己的身体在思考下远离了事物的本质与规律,那你必须修正你自己,重新回到本质问题上、回到规律中去。这个“和”包括了你自己的和——心与脑的和,包括了外在的和——你与气的和、你与众生的和、你与天下的和、你与社会的和,修身以和。“正心以中、修身以和”这八个字,希望大家像念咒语样的把它记在心里。你要经常地告诉你:我要正心以中,我可能沉浸在好坏、对错中太久了,而远离了本质与规律,所以要正心以中:我必须修身以和。
好,讲到这儿,我又要举例子了,讲故事举例子。“修身以和”,人在修身的时候,你在修身的时候,外边无论是他者、他人,还是炁(qi)(无字头,下边四个水的那个气)是被你扰动的。举例,我过关的时候,有的时候会遇到麻烦,以前。所以好朋友教我一招,就是你过关的时候(现在都是电子了)以前是有人嘛,他会问好多话。那么每次我见到的时候,我就看她如果是一个女同学,我就会看着她胸牌上的名字,默默在心里边……
“某某某菩萨,你真好,你真美”,发自内心的在心里边赞美、默念和赞美。确实很有用,因为我知道可能一念之间,炁的这个环境被改变了,她能感知,也有可能是你的眼神,也有可能是那个炁在改变了环境,所以她就很开心,她主动就让你走,就不找麻烦。她看见你,她就觉得温暖舒服,怎么这么亲切呢?正心以中、修身以和,不懂正心以中,你就每天心脑交战;不懂修身以和,你逆万物而……
当你长时间处在而逆而反的时候,其实无论是你的身体状况,也无论是你的工作状况都会出现严重的问题。另外一个例子,就是有的时候你会受到伤害。其实我有这样的体会,有些人(这个社会上什么人都有),有些人是存着比较深的恶意,他会伤害你。我的做法是,就是也曾经被伤害,但我会燃一炷香,默默祝福、默默祝福,因为我知道他的孩子病的很厉害,我就默默的为他孩子祝福。然后这个事情就过去了。你知道你这一念之间,你改变的是别人所不知的、看不见的。
但,是你在和天下、和万物、和炁,和人、和自己,修身以和,它是一种和谐共振、共鸣,它是一种天地皆同力,它是一个无往而不利。为什么教员厉害?教员正心以中、修身以和的功夫炉火纯青。而我们大家在教员跟王明他们做斗争的时候,王明他们,不是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都是坏的,他们在有为法里边,他们认为他们做的事情是对的,坚守阵地是对的,
但他们不知道教员是用无为法看世界,他看到的是事物的本质与规律,他知道有为法中的这个坚守和做作必然导致失败。因为你没有看到问题的本质与规律,所以你在瑞金与国民党的正规军打阵地战,必死。所以不管你做什么,心学的功夫你做到了“正心以中,修身以和”,你就有机会从胜利走向胜利。如你在有为法中缠入太深,远离了心本体,你会出现一个你自己都很不满意的状况。今天第一个让你去找心本体,第二个让你致良知。
第三个部分,我想说一下什么是“我执”。“我执”是一种很麻烦的东西,好多人认为是“我”执,但其实这个“我”是有为法中的我、是没有灵明觉知的我、是丧失了主体性的我,我的执念其实是社会强加给你的,是他的,不是我的,是你的、是他的,是你和他强加给我的执念。你仔细想、你仔细想,我见过好多朋友,他们确实拥有很崇高的理想
有些是很现实的理想,谁不想住大房子,比如住一个亿的大房子,谁不想开玛莎拉蒂。但当你有一种执念的时候,而现实中的你做不到的时候,你会出现一个严重的问题。我一直在强调无为法中的我和有为法中的我,很多时候不是一个人,不是,它是分离的。就是这个世界上一共有三个你,一个你是心本体中的你,一个是有为法中的你或者是社会中的你,一个是现实中的你。你知道无为法或者是……
无为法或者心本体中的你,我也可以用弗洛伊德的话来概述,它是本我;有为法中的我或者社会意识中的我是自我,它有社会意识了;而现实中的我是真我。你知道现实中的你往往会有各种各样的遭遇,所以你会遇到非常非常多的麻烦。而与有为法中的期待,你以为你的执念(不是,它是强加给你的执念),就是“我思故我在”中的那个我,就是真我与自我距离越来越大,就是我对我的期许很高,
而现实很残酷。比如说一个小男生,他认为他应该这个学习很好,他应该考上好大学,结果没考上,他应该去到机关做一个很大的官,但是提拔提拔不了,他应该挣很多钱,结果也没挣,他应该找个漂亮的女朋友,结果也找不着。现实中的我与想象中的,有为法,你自己在有为法构造的你理想中的你,差距非常大,而你完全无法回到心本体中去,所以你进入了人格撕裂、人格撕裂。你知道一个人一旦失去心本体,就主体性会变弱。其实你认为你在思考,你根本不是,你在生活在有为法,你生活在别人的逻辑中。
没有主体性的人是没有适应性的,你无法适应残酷的现实生活,就是真我是如此的、如此的差劲,和我对我自我的期许相去甚远,所以主体性消失、适应性极差,你开始封闭自己,关起来,避免接触交往,然后你把一切外缘切掉,自己的能力在衰退,外缘在结束,你也失去了创造性。主体性、适应性、创造性一旦在我执的强大的压迫下逐渐消失,你就会出现严重的问题。我将这个东西叫做脑心错位,心和大脑错位,错位到一定程度,就是人格分裂。
每一个人都会有我执,这个即便是修为极高的人,也会在不经意之间出现执念。去我执是心学修为里边的基本功、基本功,正心以中必须先去我执。佛家里边讲戒定慧、止观慈,戒止的功夫皆在我执,如我执能解决,那么能不能逆天改命呢?能,但不是在命上下功夫,而是在性上下功夫,性命性命,不是在命上下功夫。
你以为有人帮你算个卦,重新摆摆桌椅板凳,弄弄风水,就能行吗?逆天改命,命在性中,还是要回到心本体当中去完成性的再造,然后才能改变命运。换换桌椅板凳有用没有用?当然有,风水嘛,那是炁呀,是上无下四点的炁呀。炁和谐了、顺遂了,对你当然是有帮助的,但这个只是某种外在的条件,外缘而已,它不能逆天改命,逆天改命必须回到心本体,必须正心以中、修身以和。
年轻的时候,我自己年轻的时候,经历过很长一段时间,因为每一个要强的孩子,自尊自爱的孩子,要强的孩子,都会遇到脑心交战的问题,因为当你开始进入社会,你必须得学会适应社会,多数的人会出离了心本体、出离了心本体,出离了心本体,忘却了无为法,深度地纠缠于有为法之中,在有为法里边做作。所以我年轻时提出六忍。
我还管它叫君子六忍,我还将它书写出来。第一忍是必须学会忍辱,第二忍是忍孤——我常常在检查自己这六忍做到什么程度了——第三是忍穷,第四是忍苦,第五是忍痛,第六是忍瘾。忍辱、忍孤、忍穷、忍苦、忍痛、忍瘾。它既有身的、也有心的,忍辱负重、忍孤治学,忍穷其实难度挺高的,就是这个忍苦好多人、可能吃过苦的孩子是能够忍的,忍痛其实这个这是一个人的能力。
我老实说“六忍”的水平三分高,就是能忍辱、能忍孤、能忍穷、能忍苦、能忍痛、能忍瘾,“六忍”的能力,我管它叫君子“六忍”。但到了我去到香港时候遭遇重大挫折之后,重回阳明心学之后,我突然间明白我之所以要“六忍”是因为我在有为法里做作,回到无为法里边,本就无辱,本就不孤,本就不穷,本就不苦,本就不痛,本就无瘾,还需要忍吗?所以在有为法里,
在有为法里的那种君子“六忍”修行其实已经是很厉害了,但没有意义。因为你是用的意志力来处理一些问题,你是用意志力。意志力何来?脑子,你不是在用心处理这些问题,心本体,所以你需要而忍,而且忍的过程你绝不快乐。而真正到了心本体的时候,没有了辱,你不需忍;没有了孤,你不需忍;没有了穷,你不需忍;没有了苦,不需忍;没有了痛,不需要忍;没有了瘾,不需要忍。王阳明先生在龙场悟道就是从有为法进入……
在心本体之下,阳明先生突然莞尔一笑,在大殿上挨的那二十大板那种耻辱一直压得他抬不起头来,他突然没了,不辱。他一个人在山洞里,他突然在心本体的层面上没有这个孤字,在心本体上没有这个穷,所以辱、孤、穷、苦、痛、瘾消失了。他突然感觉到非常地放松、释怀、幸福。而他放掉所有的东西的时候,他看到了另外的东西,他生长的地方,他的环境,他能做的事情,他开始朝气蓬勃、振作精神,开始奋发有为,与天地和成就阳明的一番事业。
我最近讲“炁”字讲得比较多,就是无下边四个点这个“炁”,它这个无上面还有一个点,无产阶级的无上面还有一个点。我倒不是对道家感兴趣,我也不是对中医感兴趣。好多人说这个“炁”和咱们平时的气有什么区别呢?平时的气是身体之气,或者是外部的气,是有形气。这个炁是无形炁,你可以理解它是一个暗物质,但我将它理解为能量,我将它理解为信息。我在讲AI人工智能的时候讲了这个字,因为它既是能量又是信息。
只是它处于心本体范畴,处于无为法范畴,有为法是无法看到甚至无法理解的。我们经常说万法皆缘,缘,我们说缘和事。缘呢,我们可以广泛地定义为各种物;事呢,我们广泛的定义为流,这个流就是能量的流和信息的流,我们管它……缘事之和谓之炁,无、四点水的这个炁。为什么要讲这个炁?心本体,为什么心学有如此巨大的力量?
就是心本体发掘之后,你会做到心与炁合。《关尹子·六匕篇》里边有一句话, 以一气生万物。什么意思?这个世界是由气来生成、定义、主导的,它既是巨大的能量,也是信息的载体,心与气和就能做到天地皆同力,这里边我要给大家提一个概念,就是回到心本体去养你的浩然正气。
回到你的心本体去养你的浩然正气,把浩然正气的那个气字换成这个炁。那个炁不用你养,是你有了这种浩然之念与炁和,那个炁就变成了你的炁,与你共鸣、共生、共和的炁。这个时候你开始变得强壮而强大,开始变得无所而不能,开始变得与以往皆不同,开始变得超凡脱俗,开始变得不再是有为法中的你曾经很认真去追求的大官、大商、大师。
好,我们进入到今天这个课的环节的最后一个部分,第四个部分。我定义为一个结论吧:就是去无妄之思,不用脑子,把脑子先关起来放一边,养浩然之炁。去无妄之思,养浩然之炁,回到心本体去,在性上面下功夫,逆天改命。去无妄之思就是去我执,养浩然之炁是回到心本体去养性,从性重新定义生发,然后去掉那些……
请你如我一样去掉忍辱、忍孤、忍穷、忍苦、忍痛、忍瘾的忍。你不需再忍,你也不用烦恼,原本心本体上也没有这些东西。这些东西哪来的?是在有为法的社会上,你和他加给我的,是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加给我的第一人称的,根本就不是心本体或者是无为法上的东西,所以通通去掉。当全部去掉之后,你看到了事物的本质,看到了事物的规律,正心以中,然后修身以和养浩然之炁,开启崭新的人生,崭新的生活。
无论你是多么的小还是多么的老,修行都将再造人生,开启新的崭新的人生。好多朋友说我没有抑郁,我没有抑郁,我活得挺好的,活蹦乱跳的,心大,活得很好,那还有必要研究心学吗?当然,心学不仅仅是我们解决身心健康问题的一把钥匙,它也是解决我们工作、生活、投资等诸方面的一个重要的钥匙。为什么能做到心无挂碍?
为什么能做到无有恐惧?其实是心。心量极大,是心量极大,心力极强,心量极大的一个结果。而且你不会受到外缘的扰动,你会直接直奔那个本质与规律,就像教员在战争中,他看到的东西,跟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看到的东西是不一样的,有为法的东西和无为法的东西是不一样的,是截然不同的。当你每一次每一次遇到挫折困难的时候,你回到心本体中去,你会发现另外的状况和世界,看到本质与规律。
心学跟其他任何学问都不同,多数的学问,学就可以了,问就可以了,而心学必须要“修”。因为你不一点点地去找迷走神经,不一点点地去找你的心本体,并且在心本体上重新发现世界,由普通的耳眼鼻舌身意法,从普通的“六触”到观,以心观之的观,他是一次人的巨大的飞跃和进步。他需要你在漫长的过程中慢慢地去“修”。
好多朋友说,做不到怎么办?我也有小窍门,今天教给大家,你到不了那个高度的时候,那么请你用三个一的方法,什么叫三个一呢?一片山水,一本好书,一位至交。一片山水,不是让你遇到问题就去找那片山水,你要将一片山水刻在心中,好像我,我心里边留的这片山水,是我读大学时候在沈阳看到的那片古森林,就是参天大树形成的那个园林。
我永远忘不了我走进那片森林里边,只一个人,如此的宁静,在盛夏,依旧是清凉无比。我那个时候,突然一下子安静下来了,所以我就把这片树林留在心里。我遇到多大的困难,我就拿出我这片树林来,我一下子能感觉到寒凉、宁静,一下子它就一片山水。好多人说心学复杂,不不不,这是个习性。一本好书,我下个月开始给你们讲《中庸》,我希望这本好书就是《中庸》,你把它读好,记下来,放在心里边。
一位至交,是的,人遇到好多问题,心结打不开,有时候放一片山水里面,可能能使你宁静下来,仍然无解,读一本好书,可能能打开你的思路,也有可能,那本好书里你没找着钥匙,不过呢,要是有一位至交的话,可能会对你有重大帮助。或者你说,卢老师,我没有至交,那么我今天跟你说,我愿意做你的至交,我愿意用我的声音,在你最困难的时候陪伴你,让你走过蹉跎的岁月。
我曾经说过,人自己要学会出入境,拿着本护照,在这边盖一个章,在那边盖一个章,然后你已经到另外一个地方了。一片山水,一本好书,一位至交,足以让你出入境了,你可以暂时离开你所处的境,暂时放下你在有为法中的做作,你暂时逃逸有为法。经过这样的方式,重返心本体,找回自己主体性、适应性和创造性。
重新地正心以中、修身以和。教员最厉害的,还有我说的第三句话,就是以无间入有隙。心学的功夫非常非常厉害,它是关于能量的功夫,能量意味着凝聚,凝聚完了以后,凝聚的结果就是硬度。同为碳,高度的凝结,高密度的时候,它就是金刚石,以无间入有隙,就是你必须使你自己的精神力量,包括你能看到或者是理解不到的那个炁,全部凝结起来,形成强大的力量。你没有间,就是高密度,没有间隙,你可以去冲向那个有缝隙的。
毛主席的所有的战争逻辑都是以无间入有隙,毛泽东的治国理念也是以无间入有隙,我们的投资,我们所有的事情,都是以无间入有隙。如你遇到困难,你不要问,不要寻找其他的原因,你问自己,我是无间了吗?我做到无间了吗?你耐心地去寻找那个有隙,那个有隙可以是一份工作,一次投资机会,一个爱情。以无间入有隙,无往而不利。这样你就出离了那个你不喜欢的你,或者是我不喜欢的那个我。
好,今天这堂课就讲这么多,这不太像课,像是聊天儿。不过呢,我希望你们珍藏今天的这堂课,因为给你自己、给孩子们、给朋友们提供一种思路,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,也希望每一个人能够找到你的心本体、你的盘谷,希望你从那个地方出发,走向人生的辉煌。那个辉煌不再是以有为法定义的,是你心本体,你的辉煌。好吧,祝大家愉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