思念陈云
(在极右危害国家时刻思念陈云)
2009-11-11
陈云(1905年6⽉13⽇-1995年4⽉10⽇),原名廖陈云,2岁丧
⽗、4岁丧母,由裁缝出⾝的廖姓舅⽗抚养。江苏青浦(今属上海市
青浦县)练塘镇⼈,政治家,经济管理家,马克思主义者,是前中国
共产党和中华⼈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⼈之⼀,有共和国红⾊掌柜称
号。
陈云是共和国历史上极其独特的⼈物。在⽑泽东时代,他被视为
右派;在邓⼩平时代,他被视为保守派。在极左的时候,他右;在极
右的时候,他左。他似乎总是跟不上时代。他似乎总是远离意识形
态。然⽽,过了许多年之后,我们惊讶地发现,他是正确的。不仅如
此,陈云⼀⽣不党不私,是中国现代政治家中难得⼀见的谦谦君⼦,
他是⾼尚的。
研究中国当代史,特别是研究中国当代经济史,⼀定⽆法绕过陈
云。陈云是共和国计划经济体系的主要设计者和建设者。⽤短短⼆⼗
余年时间,将中国由原始的农业社会带⼊初步⼯业化的现代社会,这
是⼈类历史上的伟⼤奇迹。陈云等⽼⼀辈经济管理者对共和国的贡献
可能远远超过了我们过去给予的评价。
陈云是共和国的瑰宝。他是我国真正精通经济的政治家,他是我
国政治家中真正具有⼤智慧的谦谦君⼦。他⼀⽣的右和左,恰恰体现
了⼀个经济⼤家的智慧和谦谦君⼦的本⾊。
陈云是计划经济的设计者和建设者。但是,他却反对⼀⼤⼆公,
他重视市场经济的作⽤,他是混合经济体制最早的倡导者。当然,他
也因此被认为是右派。陈云是改⾰开放的倡导者和推动者。但是,他
却反对唯市场化的理论和实践,他重视计划经济的作⽤,他仍然是混
合经济体制的坚持者。当然,他也因此被认为是保守派。如果,我们
去除那些政治术语的遮蔽,混合经济体制的思想,就是⼀种融合社会
主义与资本主义优越性的策略性选择。这与欧美第⼆次世界⼤战之后
的政治经济体制改⾰有异曲同⼯之妙。六⼗年后,回望陈云的坚持,
谁更正确的呢?
陈云有⼗五字箴⾔:不唯上、不唯书、只唯实,交换、⽐较、反
复。不唯上,就是不能惟命是从。不唯书,就是不能唯书是从。只唯
实,就是只有从实际出发,实事求是地研究处理问题,才是最靠得住
的。交换,就是要经常注意同别⼈交换意见,尤其是多倾听反⾯的意
见,克服⽚⾯性。⽐较,就是做结论要经过上下左右的⽐较,要设想
多种解决问题的⽅案,经过反复⽐较,做出最佳选择,防⽌匆忙下结
论。反复,是因为⼈们对事物的认识,不是⼀次就能完成的,决定问
题要留⼀个反复考虑的时间,听听不同意见。如果没有不同的意见,
也要假设⼀个对⽴⾯。吸收正确的,驳倒错误的,使⾃⼰的意见更加
完整,避免草率做决定。不唯上、不唯书、只唯实,交换、⽐较、反
复。这⼗五个字体现了陈云同志的哲学思想,前九个字是唯物论,后
六个字是辩证法。
笔者有幸在年轻时接触⼀些⽼⼀辈的经济⼯作者,笔者在内⼼深
处充满了对他们的尊敬。陈云等⽼⼀辈共和国的经济管理者,是⼀代
不可多得的经济⼤家。他们可能不能算是现代意义的经济学家。然
⽽,他们对于经济规律的认识和理解,绝对不会输给同时代任何成名
的经济学家。尤为难得的是,他们是⼀批最顶级的执⾏⾼⼿(实⼲
家)。要知道,他们在两次⼟地⾰命和抗⽇战争中积累了管理根据的
和边区经济的丰富经验。很多⼈并不了解,根据地和边区⼤体上是⼀
个⼀个独⽴的经济体,必须建⽴独⽴的财政⾦融体系,那要⽐经营⼀
间公司复杂得多。然⽽,就是这样⼀批看似“很⼟”的“泥腿⼦”,表现
出了极⾼的专业素养,他们创造了共和国经济管理的奇迹。他们可以
迅速将⼀个已经崩溃的经济体系导⼊⾼速发展的轨道,他们在经济体
制转轨的状态下⽀撑了⼀场规模宏⼤的国际战争,他们⽤五年时间建
⽴了世界上第三强⼤的空军,他们⽤⼗年时间建⽴了初步现代化的教
育和医疗体系,他们⽤三⼗年时间使中国⼈⼜和⼈均寿命提⾼了⼀
倍。他们的管理能⼒和效率均堪称世界⼀流⽔平。尤为可贵的是,他
们才是真正的创新者和创造者,他们建⽴了独特的半封建、半殖民地
的最佳发展模式。笔者在过去的⽂章中说过,中国共产党的成功,绝
对不是单纯的军事胜利。其中,中国共产党拥有⼀批管理经济的⼤家
是极为重要的成功因素。陈云等经济管理⼯作者功莫⼤焉。
认识历史需要⼀个漫长的过程。笔者刚刚⼤学毕业的时候,初步
接触到了西⽅经济学理论和实践,我们这⼀代⼈曾经是计划经济的质
疑者和批判者,我们也曾经⾮常的激烈和极端。随着岁⽉的流逝,浮
躁渐渐退去,我们开始领悟到⼀些东西,开始明⽩尊重和继承的重
要。有意思的是,我们的孩⼦辈正在接受最好的西⽅教育,他们反⽽
开始激烈质疑和批判西⽅的东西了。激变的历史实在让⼈感慨。我们
⽤三代⼈来理解和认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,我们忽然发现,陈云等
⽼⼀辈经济管理者其实已经相当接近真理了。
全球恶性通货膨胀已经不可避免。世界将很快陷⼊历史性的⼤萧
条之中。共和国将经历建国以来最严峻的考验。我们此刻思念陈云,
正是为了更好的把握未来。我们⽐任何时候都更需要⼀些陈云式的经
济⼤家。我们⽐任何时候都更需要⼀些有真学问的谦谦君⼦。